鼓山區內擁有全市兩大明星重劃區:美術館特區與農十六;在公共建設逐步到位後,穩穩地將房價推向新的高峰,而在重劃區開發多年後,素地日益稀少,土地稀有題材已浮上臺面……
鼓山區位在高雄市的西北側,從地理位置上來說,鼓山區北鄰左營區,東與三民區相接,東南鹽埕區,南隔高雄港和旗津區相望,西邊則依傍著台灣海峽。
關於鼓山區地名的由來,民間有數種不同說法。而官方認為較可信的,是源自於15世紀以前,平埔族的其中一支馬卡道族在此居住,為防御上岸劫掠的海盜,就在港口周邊種植莿竹林 ,而平埔族語中的「竹林」,就念作Takau。漢人來到這裡之後,就以稱馬卡道族為「打鼓社」或「打狗社」,稱壽山為「打鼓山」,鼓山區因此而得名。
高雄市鼓山區 重劃區近年供給放量 未來土地稀有題材將發酵
鼓山區東西兩邊地勢對比極為明顯,西側幾乎為壽山所盤據,東邊則盡是平坦的平原地區。壽山俗稱『柴山』,最高海拔不到360公尺,但因擁有豐富的動、植物生態,西南端還有頗負盛名的西子灣,已成為高雄市民休閒踏青的最佳去處 建署更在98年間,著手設立『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』,為我國第一座國家自然公園,有高雄『都市之肺』的美稱。
相對於原高雄市來說,鼓山區面積雖廣達約14.75平方公裏,全區人口約13.3萬人,人口密度乍看之下不高,但區域左側的壽山山區人口較少,右側平原較適宜居住,所以人口算是集中在右側,而這就成為建商推案的重戰場,多數建案都位在重劃區內。
近十餘年來,雖然高雄市人口成長停滯,不少行政區出現人口負成長,然鼓山區總人口數卻穩健上升。鼓山區之所以吸引諸多人口遷入,『美術館特區』與『農十六』兩大重劃區是其中關鍵。
事實上,在高雄市府推動上述兩大重劃區之前,鼓山區區內產業仍以工業為主力,環境質感不算上乘。到了80年代以後,市府陸續啟動兩大重劃區開發案,唯開發效益尚未浮現,開放建筑時程略晚,市民接受度也還不太高,加上當年遇到產業大量外移,人口仍難有爆發性成長。所以從70年代一直到80年代,鼓山區人口就在10至11萬之間徘徊。
90年代是鼓山區人口從停滯轉為上揚的分水嶺。由於重劃區公共建設已經落實,開發漸露雛型,生活機能也稍有提升,質感與重劃區外的落差顯現;尤其是92年後,越來越多的建商在此推出豪宅案,從此兩大重劃區聲名遠播,與『進階住宅區』一詞作掛勾,方能磁吸市民不斷移入;而這兩處重劃區人口的增長,正是鼓山區人口數上升的主因,也是區域房市交易熱絡不可或缺的因素。
從鼓山區推案產品來觀察,幾乎都以大樓案為主;其背後成因,應該與市民對於大樓集合式住宅接受度提高,以及地價飛漲脫不了關係。
然高雄民眾購屋心態保守,對於成屋接受度較高,因此區內推案多數都是成屋案。若扣除特殊因素,一般而言,一件指標案從推出到完銷,賣個2到3年時間恐怕免不了,所以建商多採取自建自售,交由代銷業銷售比率相對少,當然鼓山區內建案也不例外。
由於受到高市停車獎勵容積落日條款衝擊,建商為爭取停獎容積,便趁該條款落日前拼命送審建照;而這些為停獎容積而搶建的個案,最快在今年就會轉成屋案公開,較慢者則在明年。是故,今年至明年間,可能是鼓山區近年來推案量較大的一年;而過了明年之後,案量就會驟減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在這波推案潮過後,兩大重劃區內土地存量將變得更少,土地稀有的題材,日後勢必成為業者援用的主要廣告訴求話題。至於鼓山區內各區段房市狀況為何,以下將分為三區來作探討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