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媒為什麼要定量充填?
高壓中溫液態冷媒必須持續進入膨脹閥,才能膨脹變成低壓低溫的液態冷媒,在蒸發器內吸熱變成低壓低溫的氣態冷媒(壓力與溫度比低壓低溫的液態冷媒高),但引擎的轉速變化量大,管路該預留多少可壓縮空間、該冷凝多少液態冷媒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充填定量的冷媒。
冷媒太少,無足量液態冷媒持續進入膨脹閥,冷房效果變差;冷媒太多,冷氣管路無足夠壓縮空間,冷媒壓力與溫度昇高,冷氣效果也變差。雖然原廠修護手冊有註明標準冷媒量,但通常都標註一定範圍值(如600~700g),那麼足量液態冷媒到底是多少?所謂的適量冷媒,重點由壓縮機、冷凝器、蒸發器、管路的尺寸設計與效能決定多寡,為什麼冷媒量有600~ 700g(舉例)的範圍,原因在有多少穩定的液態冷媒流入蒸發器,從TOYOTA的原廠標準充填程序其一可看出端倪,原廠規範的另一種標準程序是當冷媒充填至視窗變透明以後,再補充100g的冷媒就是標準量(冷氣系統功能正常)。如果系統效能正常,充填至500g 視窗變透明以後,再補充100g的冷媒(總量600g)視窗變透明算是整體性能比較好的案例。如果再補充100g的冷媒(總量700g)視窗變透明算是整體性能比較差的(跟冷氣不冷的車來比,這算強冷的),這跟教科書或修護手冊的描述的視窗冷媒流動狀態不同,很多資料註明視窗冷媒全透明是冷媒太多的現象,但實務上觀察的現象又不同。
那麼再補充100g的冷媒(總量500g)視窗就變透明算系統效能更好嗎?不,可能是冷度測試方法不同(吸收/發散的熱量不同)、冷媒流量過低、蒸發器吸熱效率太差或天氣太冷造成冷凝器散熱好/冷媒冷凝速度快的假象,應同時檢測管路表面溫度與出風口風量、溫度,才能確實了解冷氣管路系統的壓力、溫度與流量是否正常。部份原廠修護手冊的標準冷媒量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,技術人員應根據實際的狀況、數據,適度修正原廠標準值,完全接受所謂的原廠標準,有時在冷房效果與耐用度方面,並不會得到更有利的結果。
冷媒定量充填另一個重要目的是輔助故障分析程序,舉例來說,如果冷氣系統運作正常,只有冷凝器散熱效率不良,當冷媒尚未充填至標準量時,冷氣管路的壓力就已經遠超過正常值,如果無冷媒檢視窗,單憑壓力錶數值判斷冷媒量多寡時,就會出現壓力正常,但出風口溫度仍然很高的狀況,技師無法判斷冷度不足的原因。根據Miller冷度測試程序提供的各車廠的冷氣實車數據資料,可清楚證明在環境溫度、環境濕度、測試方式不同的條件下,冷氣管路高、低壓力值並沒有所謂的標準值範圍,如果依照單一標準值範圍,冷媒量充填量很容易出現不足或太多的現象。
如何定量充填冷媒?
車輛使用的冷媒定量充填設備,主要有2種,1種是以計算體積的定量充填筒,1種是以計算重量的電子秤,目前以電子秤為主流(有各種設計),因為使用上較簡便,同時也較精確。
|